All entries for Thursday 19 March 2009

March 19, 2009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六)不负如来不负卿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
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的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冉冉浮现在心田

相传仓央嘉措在“坐床”成为达赖之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恩爱至深,耕作放牧,终日相伴。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但他最终被人所害,他的情人也未能幸免。

仓央16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如来不负卿!”多么令人矛盾的取舍。即是六世达赖,又是多情的诗人,世间终是没有双全法。在《五世班禅自传》中写到仓央嘉措对五世班禅大师磕头说道:“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 “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 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江山和美人,多情不羁的仓央嘉措选择了后者。 “此心独忆是卿卿”一首首情诗,表达了仓央嘉措这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一个传奇。

cangyang18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
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云间白色的仙鹤啊, 请把翅膀借给我,
我不会往很远的地方飞, 我到理塘转转就回来。

神圣庄严的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这样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而被康熙帝予以废立,被押送北京。在青海湖附近,他写下了上面这首诗。但是“理塘相见即归来” 终成为了空想。青海湖边也留下仓央嘉措生死之谜。

仓央18


问佛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五) 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
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仓央14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仓央嘉措的生死成谜,但是无论怎样,由衷的希望仓央最后是放下了,也自在了。

仓央15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四)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20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仓央12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

仓央11

这首情诗,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不是仓央嘉措所写。但是无论是谁写的,能把宗教的深意和爱情表述契合得如此完美,令人深深感动。那无论是谁的,都何妨!。“梵语般冷静而内敛的笔触,看似卑微顺从,却传递出柔韧的叛逆,其虔诚,其坚贞,其热烈,其高远,其真挚,其丰满,其张力,如此动人心扉,难以忘怀。”

仓央10

假如真有来世,我想仓央会情愿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就如藏民中流传的诗歌一样,“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仓央13
  


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三) 免教生死作相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身世和生死之谜,更为他的情诗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对仓央嘉措的卒年,成了一个永远的迷。从《仓央嘉措生平疏议》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因为其有据可寻,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权威和可信的。

“第一种说法是他死于青海,诸如《清圣祖实录》、《清史稿》、《隆多喇嘛全集》、《噶伦传》、《七世达赖 传》、《蒙藏佛教史》等所记,大同小异,均说他死于1706年,享年二十五或二十四岁。近西藏历史、宗教和文学研究者多依此说。

第二种说法是他死于五台山,《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静坐的寺庙。”牙含章同志据此认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即死在那里,较为确实。”年寿不详。

第三种说法是死于蒙古的阿拉善旗。此说见于《秘传》。《秘传》 载称:乾隆11年(1746年)阴历四月初八死于阿拉善旗朵买地区的一座蒙古营帐中。”

我最希望第三种说法是真实的。从百度资料上看,第三种说法貌似也被证实了。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腾格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生命历程。

六世达赖于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世达赖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师父生前的意旨在贺兰山中修造广宗寺,寺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灵塔(六世达赖肉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予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

仓央嘉措虽然最后被“废黜”,但是他的“遁去”,反而能从政治的漩涡中脱离出来,能得到了自己向往的自由,行走在广阔天地之间。


不悲不喜,不舍不弃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二)不悲不喜,不舍不弃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因为所处在西藏动乱和政治斗争之中,没有任何显赫的政绩,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的宗教理论,然而,他的优美情歌,他在荣华富贵之中没有失去自我,追求自由。作为宗教领袖,明知不能追求爱情,可是他偏偏追求了,还将其的倾慕思念化成诗歌,到处传唱。他的这种真实,大胆,以及所拥有的不羁多情,和叛逆性格,却为世世代代人们所仰慕!

仓央嘉措,至情至性,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仓央6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仓央2

(一)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 渐渐浮现心上

我与姑娘相见/山南门隅林里/除了能言鹦鹉/谁人都不知晓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 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 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盈步履/ 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从不展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 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或者另一种译法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3

或者于贞志的七绝翻译:

明眸皓齿艳无双,比拟圆月两相仿。
惆怅婵娟多寂寞,欢情只供一夜长。

曾慕鸳鸯效双栖,南谷林深叶迷离。
除却鹦哥谁人晓,莫将幽情向人啼。

日暮瞒得众人行,却向宠犬语叮咛。
慎勿说道人已去,归时禅院近黎明。

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满堂戟指兼骂声,不由人前不悔情。
昨夜偷自寻芳去,曾向山下垆侧行。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
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
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仓央嘉措 (于贞志 译)

上面是对仓央嘉措的诗歌翻译的不同表现方式。由于翻译者的功力,成无论是诗歌还是七绝,都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爱意。

仓央4

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政教统治的最高领袖之尊,更是一个才华横溢浪漫不羁的诗人。他自己曾自嘲地写道“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很多资料记录着仓央嘉措的生平:“仓央嘉措一六八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生于门隅。他的父母是门巴族,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红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大约三岁时被秘密奉为转世灵童。出于政治原因,第巴桑结加措严把秘密,直至其十五岁时才公开剃度迎入布达拉宫,正式成为黄教领袖。”而黄教正是戒男事,禁止结婚,接近妇女。这于他成长的环境,截然相反,故而仓央嘉性格不羁,难守戒规。常常偷溜出去饮酒欢乐。

从资料中看到“五世达赖圆寂后,当时摄政的藏王桑杰嘉措与和硕特蒙古部的拉藏汗争权,对五世达赖的死和六世达赖的立均密而不宣。小仓央嘉措也乐于在家做自己的神仙。一 六九六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驾亲征,平定了准噶尔蒙古部的叛乱。

藏王慑于清廷的威力,于(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密奏康熙:“明年密奏言,为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于壬戌年(一六八二年,阳水狗年)示寂,转生静体,今十五岁矣……因当时吐伯特与拉达克部有战事,恐唐古特(西藏)民人生变,故秘不发丧……”。藏王于次年迎仓央嘉措到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仓央嘉措正式为六世达赖喇嘛时已是热恋中的十五岁的风华美少年。仓央嘉措拜五世班禅为师,剃发受戒。”

仓央5

五世达赖的死和六世达赖的生,仅仅相隔一年,但是因为摄政的藏王桑杰嘉措对权力的控制,这个秘密却延长了整整15年。也许这也是造成了仓央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生。如果仓央嘉措一辈子只生活在家乡,也许他会幸福,会平凡,会如常人般娶妻生子,过一种平民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成为活佛,也许同样的他也会幸福,视活佛为己任,愿为其献出一生。

可是没有。两样对他来说都是惘然。就如他所写白天,端坐在布达拉宫,传教解惑,既为上师,是达赖王,雪域最大的王;而夜晚则化名浪子宕桑旺波,游荡于酒肆、民家及拉萨街头,向往自由世俗的生活,热衷情爱,情深绵绵,是世间最美最多情的情郎,这本身就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仓央嘉措的短暂有迹可寻的25岁人生,短短的10年达赖活佛,在西藏的历史上也好似一颗流星,那么快,就成烬,成灰…。

仓央1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