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entries for Tuesday 17 March 2009

March 17, 2009

怎样帮孩子学会克制自己

怎样帮孩子学会克制自己

  案例
 
  亮亮小朋友聪明开朗,就是脾气坏,做什么事都得由着他的性子,稍不顺心他就找茬发脾气。有的时候明明是他不对,但大人还不能说,越说他,他火气越大。看着人小脾气不小的亮亮,家长真不知该顺着他好,还是给他硬扳过来好。

  分析

  可以断定这是个很任性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但不管哪一种个性的形成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能我们都碰到过,在马路上,孩子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哭叫着打滚。这种情况下,多数家长总是以无奈的顺从,来维护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尊严,而孩子却从中获得了以哭闹来“要挟”成人就能够“胜利”的经验。

  可见,正是我们平时把对孩子的爱都转化成了对孩子的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才会导致孩子的人任性。一旦哪一次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由心理上极大的不适应,表现为以上情感的冲动和行为的失控,并会用已有的经验让大人屈服。日久天长,孩子越来越任性。

  但是,如果家长经常用指责训斥的粗暴方法压制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以执拗来对抗粗暴、发泄不满,同样不利于孩子控制情感和自己的行为,也会使孩子形成任性。

  建议

  ◆ 降温处理

  当孩子一意孤行时,我们可以暂时不予理睬(幼儿当时的行为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避免在气头上把本想制止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变为“不信我就管不了你”的较量和在孩子身上发泄怒气,也不给孩子因“火上加油”造成继续发作的机会。我们对孩子当时的行为不做出反应,给幼儿造成一个孤立的环境,让他体验不讲道理是无助的,发脾气是行不通的,让孩子从家长平日的热情关怀和对他发脾气的冷漠态度的变化中受到心理的惩罚。这种心理惩罚会使孩子的情绪慢慢缓解,待他情绪稳定之后引导他自己说一说大人为什么不理他了,从中明白为什么不对的道理,帮助他提高自我制约能力。若您的孩子具有阐述自己理由的能力,您可以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帮助他(她)分析。相信这样下去您的宝宝会逐渐成为一个懂道理、有理智的孩子。

  ◆曲线帮助

  在家里营造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协商家事的机会,如商量周末的安排、外出去哪里等。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说出不同的想法,并在尊重孩子合理意见的同时放弃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就自然会被接受。同时,让幼儿看到在生活中自己的想法有时是需要放弃的。这种彼此相互尊重、客观地待人处事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致教育

  孩子常看父母“脸色”行事,一旦父母表现不一致的时候,孩子会趁机再次放纵自己,因此,父母应该依据幼儿可接受的是非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并重在表扬与鼓励。

  ◆率先垂范

  家庭成员中,尤其是与孩子密切接触者中,有脾气较大甚至暴躁之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人的态度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从他们身上接纳的是消极的处事策略,久之,好发脾气、我行我素等不健康的个性就会在孩子身上显现。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大人需首先改变自己,当您要发脾气之前想想身边的孩子,控制住自己,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当您的脾气难以克制,已经发出之后,对身边的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了!”……您的榜样作用将会赢得孩子更多的敬重,换取孩子健康的人格。

  在这里特别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改变不良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孩子甚至需要我们从他每次发脾气的时间缩短了、次数减少了开始。通过鼓励,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信地克服任性的毛病。


父母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www.zhjtjyw.com/u/6301/archives/2009/2009315104329.html

banner9

《圣经》上有一句话:瞧,那个幸福的人,他有一个孩子!的确,孩子是造物主对人类的神奇馈赠。孩子纯洁得如同天使,搞笑的像幽默大师,无邪的眼神和天真的童言经常让我们内心柔软、大脑开窍,有了孩子就不乏惊喜,但是在惊喜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适应,无需举例,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无不深有体会。

  很多父母经常为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烦恼,每次大光其火后都后悔不迭并对自己承诺再也不这样,可每次事到临头又都控制不住。于是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克制坏脾气的技巧。克制发脾气的技巧不是没有,也不是无效,问题是止住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一旦突破你忍受的极限,爆发带来的破坏性更可怕。应对负面情绪最重要的不是脾气来了怎么克制,而是让这个消极情绪根本就不产生,克制的技巧说到底是治标不治本。

  这么多年,在我接触的父母朋友当中,只有两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烦过。一位妈妈以写作为生,两岁的女儿有阵子迷上了按电脑光区的开关。我问她,你不担心孩子把光区弄坏了吗,她说,弄坏了又怎么样呢?我又问,孩子打扰你的工作,你怎么办?她说,最严重的一次,我写了很长时间的稿子,她过来就给我关机了。我说,那你怎么处理的?她说,我就站起来穿衣服装作出门,对孩子说,妈妈没办法工作了,我走了。孩子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下次我写东西的时候,她又过来,我问她你还关机吗?她说,不关了,妈妈走。

  还有一位妈妈,三岁半的儿子耽于幻想的程度超过一般。他可能突然站在面前拦住你,装作公交售票员,让你买票;也可能忽然说自己是奥特曼,要你配合;还可能随便拿着一个东西当对讲机,让你服从指挥。简而言之,她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在什么场合,她都随时可能幻想一种情景,期望你倾情演绎。在去年的夏令营中,我目睹了这位妈妈是如何毫不急躁的悉心配合孩子的。我看到孩子的眼神中,有一种超过普通孩子的对幻想的沉浸,同时又很稚弱,像一层薄薄的膜,一旦被拒绝,就很可能陷入混乱。这是一个不同一般的小孩,他有自己的节奏,如果能够得到保护和配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能为人之所不能”的人,但是如果被打断而陷入混乱,他的特点就成为他的麻烦,如果被迫接受成人的要求,他有可能一生都陷于自我与外界的矛盾。真庆幸,孩子有一位这样好的妈妈。

  banner9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对孩子不烦、不气?

  我觉得首先是“爱”的问题。安妮宝贝说过一句话:就是因为爱得不够,多说一句都是错。两性之间是这样,亲子之间也是这样。很多父母对孩子所谓的“爱”,其实是自私。爱意味着更多的允许和耐心。孩子符合父母的心意才“爱”不是真正的爱,爱是孩子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我们为之由衷的高兴。孩子各种不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比如对我们的“打扰” 或者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并非出于故意,而且孩子对我们的爱是自然而博大的,基于爱,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体谅和理解,应该开动脑筋寻找一个合适的避免冲突的方式,而不是不公平的指责和发飚。

  其次与父母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有关,生气是因为你觉得这是个“事儿”,觉得烦是因为你认为孩子这样不应该。比如孩子喜欢按电脑的光区,比如孩子自己吃饭把米粒弄得到处都是,比如孩子又把刚洗过的衣服弄脏,比如孩子太贪玩成绩不太好,你觉得这是个“事儿”,其实它未必是个“事儿”,或者不是一个多大的“事儿”。如果你能容得下,能看得透,还有什么脾气可发呢?再比如,那位悉心配合孩子幻想的妈妈,她不认为孩子这样热衷于幻想有什么不应该,而是懂得尊重孩子内在的节奏和与生俱来的特点,明白自己必须做什么,“烦”从何来?理解了一切,就原谅了一切。父母们的负面情绪背后常常隐藏的是负面和狭隘的认识。

  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权利。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对客人的孩子我们就能好说好道,对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容忍?为什么我们会说“这要是我自己的孩子,哼,我非……不可!”?

  我们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还是无形中总是把他视作自己的“附属”?如果,真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真的需要表达一种不满,我们是否可以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处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上下级般的训斥和惩罚?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的背后,仿佛是一个幽暗的黑洞,我们之所以迷路,是因为爱和理性的阳光还没有到来。 来源: 新浪育儿

banner9


做个不乱发脾气的耐心妈妈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www.zytx.com.cn/baby/baobao/ReadNews.asp?NewsID=1458

美国有个医药发明家,在回忆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对自己的妈妈充满感激之情。他说:“我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我打开冰箱,右手去拿大罐牛奶,结果没拿稳,手一松,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当时,我吓呆了,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洒满厨房的地上,妈妈可能会骂我。可是,当妈妈走过来看到时,却说:‘哇!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哦!’我听妈妈这么一讲,突然就不害怕了。这时妈妈又对我:‘你好厉害哦,妈咪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海洋耶,你愿意不愿意帮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后来妈妈就拿着抹布、水桶等用具,带着我一起把厨房打扫一遍,厨房很快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我先前打翻的塑胶牛奶罐装满水,放进冰箱,然后再教我,怎么拿才不会打翻。就是必须用双手一起拿,这样牛奶才不会松掉,才不会打翻在地上。”
  
这位妈妈的克己功夫,令人佩服。其实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于事无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相反大声责骂孩子,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使孩子更害怕、更恐惧,形成孩子懦弱胆小的失败型个性。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经常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将为孩子做出不良的示范。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就应该磨练孩子的自制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脾气是可以控制的!
  
检查自己
  
妈妈应该时时仔细检查自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自己的心态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会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发脾气,然后妈妈要提前进行克制与预防。我曾经这样检查自己,发现身体疲倦时,讲课不顺利时,就特别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发脾气!以后每当自己感到疲倦,或讲课不顺利,我就尽量避免与孩子接触。
  
提前彩排
  
事前设想,在什么情况下,自己应当作出什么样的积极反应,然后在脑海中模拟这种反应。你还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长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长”。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表演“成功家长”的各种表现,自然你的脾气就会变好。
  
奖罚自我
  
每发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每克制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奖励。并让孩子对你监督,这样会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气。
  
改变一下环境
  
我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就放下手里的工作,整理书柜,整理写字台,换一换墙上的成功标语……不一会,我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妈妈如果遇到心情不好或要发脾气,不妨也暂时离开房间,到外面去走走或购物,等心情舒畅了,再回来。
  
小步前进,要求合理
  
妈妈不要对孩子与自己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绩或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否则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就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给孩子制定一步他们能实现的目标。比如吃饭不好好吃,那么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饭时间,就准时坐到饭桌前。当孩子达到这一步时,就进行赞扬和鼓励,然后再进行第二步。我想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就会改掉的,而妈妈的脾气也会变好。
  
制造提示物
  
林则徐常把一块写着“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妈妈也不妨仿效林则徐的这种做法,制造不生气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
  
这六种方法有助你对发脾气的克制。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一位耐心的孩子热爱的好妈妈。

baby1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