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entries for Thursday 10 January 2008

January 10, 2008

网事知多少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tieba.baidu.com/f?kz=162219678

花开的夜,风轻轻舞,细碎的花瓣扑在脸上,透明的冰凉。一如我们相识时,冰凉的印象,好奇,无助,还有淡淡的诱惑。隔着网络,面对荧屏,聆听着葫芦丝中传来的一个伤感的故事:朦胧的雨里,一把透明的小伞,还有伞下的紫衣女子,感受着你渴望的侧目,和那来世的心愿……

相识的感觉,就象夜空闪亮的星子,辉映着彼此相互依偎的光亮;相识的感觉,就象天际一座海市蜃楼,引渡了时空幻想交接的距离。这时,你会发现,他(她)正从网的那一头向你走来。从破译一袭思绪开始,视线从眉际飞越万水千山,喜悦从网间传遍大江南北,思念从指缝中流出千丝万缕,五笔敲打出太多的渴望和梦想。

邂逅是如此美好,网海是如此浩瀚。虽然有一种朋友,今生走不进彼此的目光,可是相识的的感觉,却是久久不能相忘。我珍视自己的感受,珍视自己的交往,我试着让心情留下痕迹,试着用文字收藏。在某个热烈或清冷的夜晚,在一轮朗月下,将这些文字拿出来细细品味,用心去读,静享一份“青山一袭看花处,石径竹桥香满衣”的怡然境界!

网络是虚幻的,无数句关怀的话语,换不来午夜的一杯香茗。网络是真实的,一两个知心的朋友,带走了现实的种种疲惫。相识在网络,我们喜欢这种天涯咫尺的距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靠得很近;相识在网络,我们又有点憎恶咫尺天涯的距离,因为它让我们离得很远。在网络里,我试图放弃那些带着虚幻的感觉,又试图拥有那些写着唯美的感动。但我们常常身不由己,你想放弃,你想拥有,但你多数时候只能望“洋”兴叹,是无奈,还是无助?只希望你我不会被感情所伤,无论是来自文字还是心灵。

网海是一片汪洋,夜色是一袭轻纱,思绪在现实与梦想边缘行走:选一个开始,行一个过程,梦一个结局。


一种心情

郭子雄:一种心情

这是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晶莹的水珠在屋檐低垂的草尖上闪着亮光,屋前的小道向轻漫着缕缕薄雾的远山伸去,一队马帮从山谷里闪出又消失在路的前方,远去的马蹄声悄悄带走了片时的喧哗,山谷更加宁静了,只有路边的山溪编织着富有诗意的涟漪。

我静静的站在傈僳千脚竹楼的阳台上,读着这远远近近的风景,读着远方的你及你给我带来的点点滴滴。因为网络,我们相识;因为网络,便有了这份若有若无的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的情结,在我不能上网的日子里,在这春雨微茫中,你在远方还好吗?

今生有缘,有缘我们相识。无论我们离得多远,我们的心总是很近的!我会在遥远的地方,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遥寄我对你的祝福,我对你的思念。
相识一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子的款款深情,将友谊升华为一朵祥云,让我精心呵护,顶礼膜拜,神圣得容不得半点伤害。

网络情结是什么?有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认为是人类道德的堕落。有人把它当纯游戏,不停地剪切、复制、粘贴、更新,把神圣的爱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谎言。有人把它当婚外瞬时的放纵,在苍白无聊的日子里,寻得丝丝安慰,填补空虚的生活空间。有人为它真情付出,却伤痕累累,一次次升起理想之帆,一次次破戈沉沙。

而我却把它当成一首生命中的歌,让自己轻轻吟唱着从容地走过人生四季,让心中充满一种美丽、祥和、平静,让自己在这飘渺圣洁的歌声里,感触生活的平淡而有味,体会生命的无奇而动人。

相识是缘,为此我们已经等了五百年。不能陪你上网的日子里,我会把我的相思夹进一本说禅的书里,静静的再等五百年。站在这竹楼的阳台上,面对春雨中的远山,我轻轻吟唱着友谊天长地久。

摘自:怒江报
发布日期:2006-2-13 10:23:35
备注:


第一次亲密接触

“痞子蔡”:

  在网络上,

  你根本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语气,

  所以只好将喜怒哀乐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但如此喜怒哀乐真能用符号表示的话,

  就不会叫做喜怒哀乐了。

  因此对陌生的两个而言,

  网络有时只能缩短了认识的时间而已,

  未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北方有佳人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42972.html?fr=qrl3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地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何况在李延年之前,许多诗、赋中就已有过精妙的描摹。《卫凤·硕人》表现后宫丽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风流儒雅的宋玉吟咏东邻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赋,更见其绰约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年欲赞北方佳人,倘若没有非常之辞,恐怕就只能罢舞辍歌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风·东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琥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

由此可见,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现方法上,倒是更接近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如果两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此歌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 “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首歌还有一点注意得,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