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07, 2005

闲扯完毕:狂恋大提琴(3)

Follow-up to 继续闲扯:狂恋大提琴(2) from Yoiko's blog

*当代英雄之马友友与他的灵魂探戈*

说起马友友这个名字,如今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抬起额角,略略点头赞许,其知名度由此可见一斑。纵使他的琴技在提琴界并非独秀一支,然而说起近年来音乐界风头最健的人物,他一定是名列其中的,这位华裔大提琴家自从与新力唱片签约后,也就一跃成为古典音乐商业化的又一代表人物,成为古典界的巨星之一。

马友友自小是由父亲亲自教授大提琴,稍长,举家从巴黎移民美国,他的音乐教育几乎都是在美国熏陶完成的。马友友本人,虽然曾经受到众多名师指点,但事实上,他在拉琴方面并非科班出身,反而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当然就他彼时的琴技,已经远远超过了多数在Juilliard School就读的专科音乐生。因此他的成名,也是理所当然。杜普雷生前最常用的一把名贵大提琴--造于18世纪的大卫多夫(David Dorf)--即流传到马友友的手上,成了他现今习用的提琴。这把在拍卖时曾经创下古典乐器史上最高价的珍品,它的主人向来都是大提琴界的顶尖人物,如今马友友拥有了它,便是他在当今古典乐界地位的最好证明。

然而我曾一度对马友友抱有偏见。我介意的并非是他的琴技,而是他演奏生涯里那种显而易见的商业包装程式。印象里似乎是从未见过出碟频率那么高的大提琴家,一年两张,也许更多,让我联想到的是流行乐坛的偶像歌手。这样大的出碟量,如何保持张张精致,况且他的碟片向来涉面很广,几乎没有什么作品他没有拉过的。纵然是可以说他的琴技全面周到,但反观之,亦可以认为他是没特色。至今,马友友的古典专辑,未有过一张能够给我带来如卡萨斯的巴赫无伴奏组曲或杜普雷的埃尔加协奏曲那般的震撼。听过后的感想是:好,非常好,但是,少了在心头的一击,灵魂没有颤抖的冲动。甚至马友友屡获格莱美奖项,在我眼里,也是商业成分居多,毕竟,格莱美就和奥斯卡一样,虽是权威奖项,却也是商业气氛浓厚的活动。

渐渐地,竟对马友友附庸风雅式的抛头露面有些反感了。他的专辑倒是常常在听,无他,只因为他确是当今最优秀的大提琴家之一,况且,又有哪家公司会像新力那样,叫旗下的乐手出片出得这么勤呢。

话说回来,叫我对马友友大大改观的一张CD,竟不是他的古典唱片,而是一张他与南美乐手合作,在巴西演奏探戈之夜的现场实录。

我对南美风格的音乐从来是很喜欢的,像Samba,Mamba, Salsa,这样的舞曲,经过改良后不再是给舞者伴奏的乐曲,而是自成体系的曼妙音乐(这点与浪漫时期肖邦的华尔兹与波兰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似蓝调而非蓝调,似舞曲而非舞曲。而在南美音乐一系中,探戈是我的最爱。本身就是畅快淋漓的音乐,迸发的热情止都止不住,偏偏有时候又让你觉得含蓄,仿佛在她晕眩的表面之下还有更深,更悠长的热情存在。

现代的探戈,通过各种渠道改头换面,有被电子化的,被爵士化的,被地下音乐化的,较之早先相对统一的旧式探戈,愈加多元化。我因为喜欢,也买了各式不同的探戈唱片在家里,老式与新式各具千秋,都别有一番风情。

扯远了,回到马友友。话说我那天淘得这张马友友的新碟,回家放来听,打头的就是那首著名的“自由探戈”(Libertango),不过编曲稍作改动,又是现场,听来效果跟原版完全不同。

一曲听罢,我完全就愣住了。这实在是我听了那么多探戈版本中最出色的一个,叫人听得心脏跟着节拍啵啵乱跳,马友友的琴声像是一个调皮的孩童,迈着轻盈的步伐在乐曲里穿来走去,行云流水直触灵魂深处,教人流连忘返。
没想到,奏出最让我心动的探戈的,竟然不是一个南美或西裔乐者,甚至,他不是南美乐风的专业乐手。马友友,这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他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奏响了我灵魂深处的探戈舞!

至此,我对马友友完全另眼相看,四处去淘他的专辑才发现,原来他出的探戈专辑不只此一张。马友友涉猎的音乐领域很广,不仅限于我所熟知的古典提琴领域,他会将一些冷门的曲目翻出来重新演绎,对世界音乐亦很感兴趣,录制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辑,甚至流行音乐,偶尔也会参与。但很奇怪的,他涉猎虽广,却未因广失精,绝不 会将不同类型的音乐混淆,古典是古典,爵士是爵士,电影原声又是另一回事,拉什么像什么。作为一个演奏家,他对各式音乐类型都有浓厚的兴趣,其乐风的宽容随和,在一众欧籍演奏家的死硬古典作风对衬下,更显难得。

再说他的琴风。马友友的琴声比较圆润,这点和多数的提琴家是一致的,所以在琴声上,他跟杜普雷不同,他的琴声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无论拉的是什么曲目,他可以在让原曲不失真的情况下,再让听者感受到一种在原曲风之外,只属于马友友一个人的音乐风格。那是一种马友友独有的儒雅,悠闲,有时是近乎顽童式的调皮,有时是饱经风霜的深沉,但挥之不去始终是如一的绅士风度,就像马友友每张专辑封面上他温和的笑容一样,优雅,高贵,捏揉在他的琴声中。

曾经以为马友友是一个缺少代表作的演奏家,过了好久才发觉,他的代表作原来就是他自己。拉来拉去,我们在各位作曲家的作品包裹下看到的,是马友友他自己。


- No comments Not publicly viewable


Add a commen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as it has restricted commenting permissions.

April 2005

Mo Tu We Th Fr Sa Su
|  Today  | Ma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Search this blog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story by Jane on this entry
  • ADD ME AS YOUR GOOD FRIEND? may I? by vanessa on this entry
  • http://vanessaleeedward.spaces.live.com/default.aspx?owner=1 ??blog! ??!???! by vanessa on this entry
  • can i cite it in my blogTHX by ling on this entry
  • 18ËêÒÔǰϲ»¶¸ÖÇÙ£¬ÏÖÔÚϲ»¶´óÌáÇÙºÍÊúÇÙ£¬Èô±ðÈËÎÊÆð£¬»¹ÊÇ»á˵¡°¸ÖÇÙ¡±£¬ºóÃæµÄ²»ÐèÒªÈËÖªµÀ¡£Ç°ÕßÊÇÎÒÑÛ… by ling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