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18 entries tagged Poets

View all 22 entries tagged Poets on Warwick Blogs | View entries tagged Poets at Technorati | There are no images tagged Poets on this blog

March 19, 2009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六)不负如来不负卿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
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的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冉冉浮现在心田

相传仓央嘉措在“坐床”成为达赖之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恩爱至深,耕作放牧,终日相伴。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但他最终被人所害,他的情人也未能幸免。

仓央16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如来不负卿!”多么令人矛盾的取舍。即是六世达赖,又是多情的诗人,世间终是没有双全法。在《五世班禅自传》中写到仓央嘉措对五世班禅大师磕头说道:“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 “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 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江山和美人,多情不羁的仓央嘉措选择了后者。 “此心独忆是卿卿”一首首情诗,表达了仓央嘉措这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一个传奇。

cangyang18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
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云间白色的仙鹤啊, 请把翅膀借给我,
我不会往很远的地方飞, 我到理塘转转就回来。

神圣庄严的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这样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而被康熙帝予以废立,被押送北京。在青海湖附近,他写下了上面这首诗。但是“理塘相见即归来” 终成为了空想。青海湖边也留下仓央嘉措生死之谜。

仓央18


问佛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五) 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
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仓央14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仓央嘉措的生死成谜,但是无论怎样,由衷的希望仓央最后是放下了,也自在了。

仓央15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四)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20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仓央12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

仓央11

这首情诗,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不是仓央嘉措所写。但是无论是谁写的,能把宗教的深意和爱情表述契合得如此完美,令人深深感动。那无论是谁的,都何妨!。“梵语般冷静而内敛的笔触,看似卑微顺从,却传递出柔韧的叛逆,其虔诚,其坚贞,其热烈,其高远,其真挚,其丰满,其张力,如此动人心扉,难以忘怀。”

仓央10

假如真有来世,我想仓央会情愿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就如藏民中流传的诗歌一样,“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仓央13
  


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三) 免教生死作相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身世和生死之谜,更为他的情诗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对仓央嘉措的卒年,成了一个永远的迷。从《仓央嘉措生平疏议》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因为其有据可寻,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权威和可信的。

“第一种说法是他死于青海,诸如《清圣祖实录》、《清史稿》、《隆多喇嘛全集》、《噶伦传》、《七世达赖 传》、《蒙藏佛教史》等所记,大同小异,均说他死于1706年,享年二十五或二十四岁。近西藏历史、宗教和文学研究者多依此说。

第二种说法是他死于五台山,《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静坐的寺庙。”牙含章同志据此认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即死在那里,较为确实。”年寿不详。

第三种说法是死于蒙古的阿拉善旗。此说见于《秘传》。《秘传》 载称:乾隆11年(1746年)阴历四月初八死于阿拉善旗朵买地区的一座蒙古营帐中。”

我最希望第三种说法是真实的。从百度资料上看,第三种说法貌似也被证实了。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腾格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生命历程。

六世达赖于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世达赖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师父生前的意旨在贺兰山中修造广宗寺,寺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灵塔(六世达赖肉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予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

仓央嘉措虽然最后被“废黜”,但是他的“遁去”,反而能从政治的漩涡中脱离出来,能得到了自己向往的自由,行走在广阔天地之间。


不悲不喜,不舍不弃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二)不悲不喜,不舍不弃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因为所处在西藏动乱和政治斗争之中,没有任何显赫的政绩,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的宗教理论,然而,他的优美情歌,他在荣华富贵之中没有失去自我,追求自由。作为宗教领袖,明知不能追求爱情,可是他偏偏追求了,还将其的倾慕思念化成诗歌,到处传唱。他的这种真实,大胆,以及所拥有的不羁多情,和叛逆性格,却为世世代代人们所仰慕!

仓央嘉措,至情至性,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仓央6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不羁的浪人

仓央2

(一)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 渐渐浮现心上

我与姑娘相见/山南门隅林里/除了能言鹦鹉/谁人都不知晓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 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 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盈步履/ 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从不展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 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或者另一种译法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3

或者于贞志的七绝翻译:

明眸皓齿艳无双,比拟圆月两相仿。
惆怅婵娟多寂寞,欢情只供一夜长。

曾慕鸳鸯效双栖,南谷林深叶迷离。
除却鹦哥谁人晓,莫将幽情向人啼。

日暮瞒得众人行,却向宠犬语叮咛。
慎勿说道人已去,归时禅院近黎明。

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满堂戟指兼骂声,不由人前不悔情。
昨夜偷自寻芳去,曾向山下垆侧行。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
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
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仓央嘉措 (于贞志 译)

上面是对仓央嘉措的诗歌翻译的不同表现方式。由于翻译者的功力,成无论是诗歌还是七绝,都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爱意。

仓央4

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政教统治的最高领袖之尊,更是一个才华横溢浪漫不羁的诗人。他自己曾自嘲地写道“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很多资料记录着仓央嘉措的生平:“仓央嘉措一六八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生于门隅。他的父母是门巴族,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红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大约三岁时被秘密奉为转世灵童。出于政治原因,第巴桑结加措严把秘密,直至其十五岁时才公开剃度迎入布达拉宫,正式成为黄教领袖。”而黄教正是戒男事,禁止结婚,接近妇女。这于他成长的环境,截然相反,故而仓央嘉性格不羁,难守戒规。常常偷溜出去饮酒欢乐。

从资料中看到“五世达赖圆寂后,当时摄政的藏王桑杰嘉措与和硕特蒙古部的拉藏汗争权,对五世达赖的死和六世达赖的立均密而不宣。小仓央嘉措也乐于在家做自己的神仙。一 六九六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驾亲征,平定了准噶尔蒙古部的叛乱。

藏王慑于清廷的威力,于(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密奏康熙:“明年密奏言,为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于壬戌年(一六八二年,阳水狗年)示寂,转生静体,今十五岁矣……因当时吐伯特与拉达克部有战事,恐唐古特(西藏)民人生变,故秘不发丧……”。藏王于次年迎仓央嘉措到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仓央嘉措正式为六世达赖喇嘛时已是热恋中的十五岁的风华美少年。仓央嘉措拜五世班禅为师,剃发受戒。”

仓央5

五世达赖的死和六世达赖的生,仅仅相隔一年,但是因为摄政的藏王桑杰嘉措对权力的控制,这个秘密却延长了整整15年。也许这也是造成了仓央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生。如果仓央嘉措一辈子只生活在家乡,也许他会幸福,会平凡,会如常人般娶妻生子,过一种平民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成为活佛,也许同样的他也会幸福,视活佛为己任,愿为其献出一生。

可是没有。两样对他来说都是惘然。就如他所写白天,端坐在布达拉宫,传教解惑,既为上师,是达赖王,雪域最大的王;而夜晚则化名浪子宕桑旺波,游荡于酒肆、民家及拉萨街头,向往自由世俗的生活,热衷情爱,情深绵绵,是世间最美最多情的情郎,这本身就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仓央嘉措的短暂有迹可寻的25岁人生,短短的10年达赖活佛,在西藏的历史上也好似一颗流星,那么快,就成烬,成灰…。

仓央1


April 23, 2007

饮水词节选3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燐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踏莎行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点绛唇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眼儿媚 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临江仙 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卜算子 新柳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临江仙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减字木兰花 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点降唇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风流子 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清平乐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琵琶仙 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菩萨蛮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于中好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赤枣子
风淅淅,雨织织。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酒泉子
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饮水词节选2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天仙子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清平乐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金缕曲 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南歌子 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浪淘沙 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南楼令 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pril 14, 2007

饮水词节选1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www.chinapage.com/poetry1/nalanxinde-gb.html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清平乐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鹧鸪天 离恨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March 22, 2007

词一样的纳兰

词一样的纳兰
为什么清淡如水的纳兰词如此隽永?为什么难言境界的纳兰词值得玩味?就像有时我们会疑惑,为什么单纯的人也会深刻?

叶嘉莹先生解释道:”纳兰却曾自以其天生所禀赋的一份纤柔善感的词心,无待于这些强烈的外加质素,而自我完成了一种凄婉而深蕴的意境。”

她曾将自己对纳兰词的解读分为三个阶段:”即浅为美””宜浅不宜深””即浅为深”。

历史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显得厚重,但并非不沉重。

纳兰词正是如此,”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纳兰是为了自己而词,人即为词心。

何谓”词心”?我心即词,词即我心。看看纳兰词一样的诗—
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
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饮水诗·别意之三

单薄而纯粹的纳兰,单薄而纯粹的纳兰词。

抓不着的纳兰

什么是词?是曲子词吗?是长短句吗?是”诗余”吗?
不知道。

容若说:”喜欢诗词的人,十之八九大概是从词开始的”,我也是这样。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词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一种独特的句法,一种独特的抒情和叙事方式,甚至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诗与词本不是一种东西,而新诗与旧体诗词也存在着这样的差别,某些形式只能容纳某些情绪。

什么是诗?什么是词?

诗是盛世之飞扬、乱世之激烈,词是盛世之哀伤、乱世之悲苦。
诗人是贵族加天才,词人不过是准贵族而已。
诗是燃烧,词是消耗。
诗是火,词是水。
……
纳兰是一个纯粹的词人,当生命耗尽的时候,词便结束了。
纳兰的一生,就是纳兰词的一生。
三百年往事如烟,正如摘自刘以鬯《对倒》文中、出现在《花样年华》片尾的那段话:”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

水一样的纳兰,水一样的纳兰词,随着消逝了的岁月,被隔着一块不断擦拭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

一个”希望纳兰性德出生地—现宋庆龄故居和卫生部门口能立一块小铜牌,上写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出生地”的年轻人说:”我的经历苍白简单,需要梦想来丰富生活。”[10]

细腻和自然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尤其难能可贵。渴望游离着的所指,充满梦呓般的破碎的心灵在向词靠近。

唐代留给我们什么?诗学精神。
宋代留给我们什么?词学精神。


水一样的纳兰

水一样的纳兰
你听他那少年如水流淌的思绪—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

你听他那清幽如水珑璁的语汇—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谒金门

你听他那思念如水呜咽的韵脚—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虞美人

清澈如水的纳兰词,清澈如水的纳兰。
”渌水亭”边的纳兰,写”饮水词”的纳兰,多少的柔情、年华和梦寄托于”水”的诉说—”半世浮萍随逝水”、”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秾华如梦水东流”……

沉浸于水一样随风而动、随心而止的万般情思中的纳兰,多少的慨叹、迷惘和忧郁寄托于”情”的冥想—”薄情转是多情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有情终古似无情”……

那个自称”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的翩翩佳公子,那个置身”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塞外羁旅人,那个不免”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的痴汉子,柔情如水,幽愁如水。

就像是胡河清所说的”双性化”—具有天才领袖异禀的大人物,往往倒有几分女气的。[4] 一个惯于”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的纳兰,也会像思春少女一样看那”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也会像风流少年一样去迷恋”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为什么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官居金阶玉堂之显的纳兰那样的忧郁和哀伤?纳兰自己写道:”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为何淡漠了世间繁华?为何”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至情至性而已。
大凡至情至性之人,不论出身显贵或贫寒,均无视世俗,为一己之情、为一己之思,陨身不恤,颠簸流离的孔子如此,鼓盆而歌的庄子如此,兔起鹘落的李贽如此,一生为词的纳兰也是如此。水一样的纳兰,不是因为他的柔,而是因为他的真。正如王国维先生的赞叹:”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浮名总如水。”

140年后济慈在自己的墓志铭上留下了类似的文字—”声名水上书”(name of water)。

生命如水,词亦如水。


为词生,为词死

纳兰:为词生,为词死
李孔铸

想不到的纳兰
清王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不穿西装的王朝,也是被我们胡说八道得最厉害的一个王朝。我们熟悉的是康乾的清王朝,慈禧的清王朝,还有小燕子的清王朝;我们知道的是狐鬼的清王朝,红楼的清王朝,折腾读书人的清王朝;我们想不到还会有一个纳兰的清王朝,一个真正同时属于满人和汉文化的清王朝。
我们想不到文治武功的青年康熙身边有个小他一岁的纳兰,我们想不到扑朔迷离的宝玉身份背后有一个更为俊逸的纳兰,我们想不到清王朝有一个甘愿为婉转的文字和缠绵的情思折磨、即使不用戏说也富有传奇色彩的纳兰。

一个不再在词中跟妓女调情的词人。
很难想象,宁可”亡国”、不肯”亡天下”的中国士人和老百姓们,在面对头发与性命的两难选择时是多么的屈辱。而当一个满人以贵胄公子、皇帝近臣的身份,与汉族布衣文人密切交往,热衷于汉学经典,并以其词作闻名于世的时候,他们痛苦得以缓解后的宽慰显得既猥琐又真切。

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十分相信一个形象和典范的影响力,因为我们以为”造神”运动在某一个时间跟某一个人物的生命同时结束了。但记忆的痕迹,总让我们身边徘徊着时尚和权威的幽灵。

靠近政治和文化话语权力枢纽的纳兰做了他能做的事情。

我们不甘心一个满人开辟一个时代,因为太多的汉人被遗留在那个时代。同他们一起遗留在那个时代的还有难以言表的思绪,以及将苦涩的心灵、干涩的嘴巴和晦涩的文字交织在一起的小令和长调。

我们不愿意我们的记忆从零开始,不愿意我们的记忆从浅薄开始,也不愿意我们的记忆从快乐开始,所以我们想不到纳兰。

但我宁愿相信:纳兰就是那个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


寂寞沙洲冷

寂寞沙洲冷
——感受纳兰词
太原新闻网 2006-12-25 07:56:54 来源:太原日报
清词接武两宋,踵事增华,风格多元,为宋词后又一高峰。“五四”催生的新派学人胡适之先生称“三百年的清词,终逃不出模仿宋词的境地,所以这个时代可说是词的鬼影的时代”(《词选自序》),不免以偏概全。固然,诚如王国维所言,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种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不免自成习套,虽豪杰之士亦再难推陈出新,故往往另作他体,以求解脱。然有清以降词人众多,中兴气象昭然,纳兰性德即为其中之一大家。纳兰词的可贵,在于纯任性灵,发乎肺腑,仿佛传说中的夜莺一般,将自己的心脏抵在玫瑰花刺上歌唱不息,于飞泪溅血中,唱出了千古风情。“一切文学,余尤爱以血书者”(尼采语),纵览文学史,在堪称浩瀚的文学作品中,不要说用血书写,就是用心书写的文本,都少之又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纳兰性德一生倾力于词,独出机杼,不负词坛巨擘之誉。

纳兰性德父亲明珠为当朝太傅,权倾朝野。纳兰性德幼习骑射,少熟诗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洵属聪颖早慧的贵族神童。他于17岁入太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22岁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七名,一路春风得意。康熙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御前侍卫,纳兰不时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唱和诗词,译制著述,颇称圣意,一时成为前途无量的少年英才。但纳兰虽身在高门巨厦,却常怀山泽鱼鸟之思。词人落拓无羁诗魂剑胆的性格,与他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现状构成一种矛盾的精神图像和心理范式。侍御的恭谨,随驾的小心,于纳兰词中时时流露,那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式的诚惶诚恐,正是纳兰压抑心理的映射。的确,纳兰性德拥有财富,权力,才学,也不乏友情和爱情,可他并不快乐。他如大观园中的怡红公子一般,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感受到了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纳兰于神器稳固江山鼎盛之际,看到了专制的穷途,感到了莫名的空虚。纳兰的痛苦,是一种先知先觉者的智慧的痛苦。《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吟联句“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花魂”,那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迷茫,可谓纳兰心境的真实写照。那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飘零感,那种性情与地位的冲突,常伴他吞声忍泪孤眠。生活闲适事业顺遂的纳兰性德,从一个王朝的青春盛年,即已感受到了老大帝国的蹒跚步履,那是一种落日的余艳,在无望中苦苦地等待着涅 。纳兰性德,他从朝廷的倾轧中看到了时局的黑暗,从爱侣的死亡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从人才的被摧残中看到了理想的渺茫,不免常怀临渊之忧,履冰之叹;一一达之于词,寄托心音,驱遣苦闷,也便生成了特有的文本格调。

纳兰性德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自己又是康熙身边的一品带刀侍卫,可谓少年得志,众星捧月。但,“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金缕曲》),处于王权倾轧下的纳兰永远是身影孤独的。清高绝俗的纳兰,贵族的血管里流淌着叛逆的血液,本质上,他是一个正直的书生。纳兰身居高位,却爱结交沉沦下僚的才士贤人,执着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纳兰也曾熟习经济之学,满怀报国之志,然他耳濡目睹官场之黑暗,世事之纷乱,惟有痛心规避。这位坦诚重义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厌于俗世荣华,无意仕途腾达,一意冲决桎梏而不得。“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满江红》),正是此种无奈心境的写照。纳兰词的忧愁,是封建压力下精神苦闷之体现。纳兰于工愁善恨之外,亦不乏沽酒射猎英姿勃发的一面,血脉中涌动着满洲武士的豪情意气。纳兰于此有一段佳话流传,即他为顾贞观赎命词《金缕曲》所感,营救因文罹祸的江南文士吴兆骞之事。“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纳兰一生亦颇为此自许。当此世道浇漓之际,遥想古人之深情高义,岂能不令人悠然神往?

要之,纳兰容若刚性的生命,隐于其温文尔雅的柔性外表之下,我见犹怜,复不掩英风。这只黄金笼中的囚鸟,总期待着展翅腾向云霄的那一刹那的快乐;然而纵便飞出金笼,他亦如失群的飞鸿,总在哀哀寻找着自己的神仙眷侣、至情同道。从他词中,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一种在不自由中渴望自由的血泪和鸣。由是,纳兰容若绝非欢乐的黄鹂,栖息于静美的花园,忘情地歌咏春光;他是午夜的杜鹃,声声啼血——纳兰其人其词,确如子规啼血,凄美哀艳。纳兰词中,偌多美人香草,屈子哀怨,愁绪万端,愁肠百转,读来销魂无限,却又绝不颓废。纳兰填词,似不用力而用力,似用力而实不用力,可谓真正的风致天成,境由心生。“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浣溪沙》)“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南歌子·古戍》)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出塞》)……纳兰词风可谓千汇万状:婉约,劲健,忧郁,豪放,缠绵,明朗,复沓,洗练……但终究天然一段忧郁,平生万种情思,凝结于心;纵是那些雄浑阔大的塞上诸作,亦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忧伤。纳兰容若,他是天生的忧郁之子,伤感之子。

纳兰性德一波三折的个人情感经历,是其无可纾解的哀愁悲怨的缘由。发妻卢氏之死,成为纳兰永远的痛。遥想当年,纳兰与卢氏这对神仙眷属,才子配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何等地恩爱美满。纳兰每随圣驾在外,无不心系良人,千里抒怀。这双天造地设的比翼之鸟,一路欢歌而下,讵料婚后三载,双十年华的卢氏即因难产香消玉殒,从此在纳兰心中留下无可填补的空缺。其后纳兰虽又续娶,终究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如寒灰的纳兰性德,惟有常常在梦中与卢氏相会。“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如知她、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双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如斯哀歌,一直在纳兰灵台萦绕。比之李后主,纳兰无国破家亡之痛,却多生离死别之恨。在生命的最后年华,他又与江南名妓沈宛情投意合,然碍于满汉不能通婚,有情人未成眷属。种种的生离死别,化作痛苦的倾诉,凄怆的呻吟,为纳兰词平添无数冷与暖,爱与死,悲与欢。“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 (《东风齐著力》)不意斯语竟成谶言,纳兰性德于三十一岁之年永诀红尘。纳兰此生,如同三春树,二月花,明媚鲜妍,在其最为灿烂的时节蓦然凋谢。纳兰一生,犹似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灿烂轨迹;这是一种陨落之美。展读纳兰词,便会想起那句话:美,总不免叫人心痛。(沈从文语)


纯净之岛

纯净之岛
2007-01-04
  1677年农历九月初六,纳兰性德在梦中重遇逝去百日的爱人,醒来后,满怀伤痛的他用长调记下了幽凄伤感的心情: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飚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三百二十年后,初春的黄昏,我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到了这首《沁园春》。那时我爱赏的是初唐和盛唐的诗歌,“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那种饱含青春憧憬又轻染着淡淡惆怅的少年心性令我一见如故。我是无意中读到纳兰词的,可是,它低回跌宕的疼痛迅速击中了我。

  而后,在深蓝色封面的《纳兰词笺注》里,我渐渐贴近了这位“自伤多情”的相国公子的心怀。我不知道,怎样敏锐的心灵才可以把文字组合成这样玲珑的意境: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还有那些轻灵中的隐痛:“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在温暖潮湿的南国的春天细读纳兰,如同坐在寂寂的回廊聆听由远及近的萧声,水样纯净清冷的音符刹那将人浸没。

  和许多人一样,我阅读纳兰自他的悼亡词开始。纳兰的爱情并不完美,他深爱的妻子卢氏在婚后第三年就因病撒手西去。随后,纳兰却在无穷无尽的纪念与悼亡中自行圆满了这份爱情。“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再缘悭剩月残风里”,无止尽的缅怀和相约来生的隐约希冀伴随着生命一起绵延,在对爱情不息的怀念中,纳兰找到了情怀的释放与心灵的自由,尽管这种释放与自由更多地存在于想象的空间里。

  身为“乌衣门第”的相国公子,少年得志,饱享荣华,纳兰却始终郁郁少欢。他说自己“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或者,是诗人至情至性、追逐自由的天性让纳兰在身不由己的仕宦生涯中无法释怀,或者,比常人更加敏感的心灵让他敏锐地预感到瞬息繁华过后的寂灭。但是,这一种幽忧孤愤偏偏难以叙说。好友严绳孙回忆纳兰与他的一次相聚:“坐无余人,相与叙平生聚散,究人事之始终,语有所及,怆然伤怀,久之别去,又送我于路,亦终无复语。然观其意,若有所甚不释者。”尽管伤感悲苦,亦只能欲语还休。然而,在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留连中,纳兰却无所拘束地写下了自己的苦涩与伤凄。他悼念爱人,也伤悼自己,伤悼着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幻灭,生命的脆弱与最终的虚无。一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纳兰的悼亡词毫无掩饰地记录着内心的痛楚与憧憬,如同河流倒映着天空的影子。纯任性灵的笔墨和蕴藏在其中的深幽曲折的伤感最终让纳兰将爱情词推向了别具一格的高峰。

  与悼亡词同样真切感人的,是纳兰抒写友情的词章。纳兰的好友中不乏汉族名士,他不时与他们诗酒酬唱,互诉衷肠。在写给挚友顾贞观的《金缕曲•赠梁汾》中,纳兰深情地约定“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来生里”,同样“念念以来生相订交”的还有《大酺•寄梁汾》:“相思何益?待把来生祝取,慧业相同一处。”相约来生本是男女相悦时常说的誓言,此刻被纳兰用来诠释友情,却更添了几分灼热与深沉,自肺腑流出的告白足以炙伤所有被感动的心灵。还有寄给严绳孙的《临江仙》:“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分明不认识去往挚友家乡的路途,却因为思念至深竟在梦中走到了挚友的家中,无奈一声鸡鸣催醒好梦,空留下淡淡的惆怅。同样充满浪漫的想象,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豪迈浪漫的友谊之歌,纳兰的笔触却依然晕染着特有的清丽和伤感,一如丝竹低回宛转的咏叹。怎样善感的情怀里才能包容这样的细腻和深情啊。它是纯粹个人的,也是直指心灵的,以清新而真切的笔调。

  尽管不曾承载厚重的历史的忧患,纳兰却用至情至性的文字和对个体心灵的细腻观照构筑起一个纤尘不染的空间。他笔下的境界如同纯净的岛屿,空灵剔透,兀自青葱。有时候,走在路上,会忽然想起纳兰的句子,“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尽管依旧是拂不去的凄婉,我却仍然从中感受到无法言说的幸福。那是怎样的温暖啊。当外在的沉重渐渐剥离,情怀终于回归本真,生命的欢喜与悲哀如此真切。我们的心灵不是被重负就是被喧嚣困扰得太久,在纳兰的笔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未被异化的情感,未被异化的心灵和未被异化的词。在细腻情怀已成遗珠沉璧的时代,我们在纳兰的纯净之岛里忽然看见了真实的自己:年少的轻愁和切肤的疼痛,失落的性情和无法言说的怅惘。纳兰的真挚与纯净,似乎专门为了人心的敏感和脆弱之处而存在。在那些清新宛转的小令和长调里,生命轻轻流动,波光潋滟,水声轻灵。

  据说,京城有数以千计的“纳兰迷”,相似的心灵因为相似的感怀走到一起,纳兰应当不再寂寞。只是,我至今也没有买到徐晋如主编的《纳兰一派》。在没有圈子文化的南方阅读并亲近纳兰是一件孤独且尴尬的事,就好像在人群中,有时会忽然失去自己的声音。偶尔,我也会把纳兰的文字发给MSN那端的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出自骆宾王的一首诗,此处被纳兰借用,细读来它却更像是纳兰的原创。那里面仿佛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无法言说的情怀,它所包蕴的无望和希冀同时灼伤了我,那是一种温暖入骨的痛。(作者:彭焰)


才华绝代纳兰词

才华绝代纳兰词

纳兰容若的词,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是词苑里一枝夺目的奇葩,与他同时的和后世的词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之高,陈其年将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后主)相提并论,聂晋人称他的词是:“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王国维先生更认为他的词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后的第一人。这些评语,对纳兰容若来说,我想当不是过誉之词。

有一件非常奇怪、几乎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是:纳兰容若为什么会写出《饮水集》那样的词来?那些词一片悲恻情调,不是昔怀昔日便是感慨今朝,十首有九首都是痛苦的倾诉,怆凄的呻吟,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的人,一定以为他是穷愁潦倒的文人,谁知道他却是极尽人间富贵的相国公子呢!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通议大夫,一等待卫,皇帝非常宠爱他,到各处巡视都带他同行,在封建时代,那可真是一种旷世的殊荣呢!

许多人将纳兰容若与李后主相比,可是李后主那些悲苦的词,都是在他被俘之后写的;在被俘之前,李后主的词却是充满了个人的欢乐。但纳兰容若一生没有受过什么波折,始终都是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为什么他的词也会那样悲苦呢?

据我看来,正是因为他出身贵族家庭,因此特别感觉到贵族生活的腐朽,他曾经有几句词道:“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看来,他对那种“勉为欢谑”的生活,是感到无聊透顶的。

纳兰容若的父亲名叫纳兰明珠,官至太傅(相当于宰相),可说是位极人臣。但此人庸俗卑鄙,而且贪财,和纳兰容若那种清高绝俗的性格,正是极端相反。我想,也许又正是因此,使他在贵族的血管里流着“叛逆”的血液,他本质上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他父亲的所作所为,都令他听不惯,看不惯,可是在封建的压力下,他又不能公开地反抗父亲,因此精神上就感到郁闷,正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在封建压力下,不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于是在词章上就化为悲苦之声。

纳兰容若的情感非常丰富,他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天上的“痴情种”,这一点也很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相同。无怪有些“红学家”,甚至认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即是纳兰容若的化身,大观园之事,即是纳兰相府之事,做起详细的“索引”来。这种说法,当然是几近附会,但两人的性格,却拥有共通之处。

纳兰容若自称是“痴情种”,事实也是如此,他在十八岁的时候有几句词道:“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那时他大约尚未结婚,在梦想一个能了解他的伴侣。后来他结婚了,真的碰到了一个知心的人,夫妻非常恩爱,可惜婚后不久,他的妻子短命死掉,他就更悲苦了。纳兰容若写过好儿首悼亡词,情感之真挚,允称千古绝唱《七剑》里曾引过一首,只从那首词中也可看出,他是如何的“痴情”了! “纳兰容若词中,常自称薄命,不料竟成“词?”,他后来真的短命,只三十一岁就死了!

  风云阁主摘自《三剑楼随笔》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RSS2.0 Atom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