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琴
----- -纸上“谈”琴(一)
琴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据上古传说中黄帝的乐官伶伦在西方昆山听到五只凤凰鸣叫(见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因此创造音律。
据此神农氏则发明了五弦琴。春秋的孔子以琴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他有弟子三千,通“六艺”会弹琴的就有72人。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发现不同等分的一跟弦,发出声音的频率会有规律地变化,他提出纯律理论,发明了 Monochord(单弦琴)。同时的中国,据《国语.周语》记载,乐官伶州鸠提出十二音律(就是绝对音高)“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时的琴还是五弦琴,取五音(就是音阶名,相当于现代的C,D,E,G,A)“宫,商,角,徵,羽”,
大约到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代,琴变成了七弦。
琴体一般是桐木制成,因为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桐木也就被看成有灵性的木头,杜甫《君不见简苏蹊》说: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
七弦琴经常叫作焦尾琴,焦桐,这里还有个故事。《后汉书.蔡邕传》记载,有次蔡邕见人烧木头,他听到烧火的声音,知道那是块做琴的良木,赶紧把木头抢救出来,果然制成一部好琴。这琴的尾部还是焦的呢,人称“焦尾琴”。胡宿也有诗《长卿》“已托焦桐传密意,更因残札寄遗忠”。蔡邕是抚琴大家,著《琴操》。他的女儿蔡文姬更是家学渊源,流落匈奴时作名曲《胡笳十八拍》,后来被梁羽生夸张成为天山派大侠凌未风的成名剑法。金庸也这么夸张地说过,衡山派掌门人莫大先生爱拉胡琴,“琴中藏剑,剑发琴音”这八字,正是他老先生武功的写照。
明朝刘伯温《郁离子》讲了这么个寓言,有个人叫侨的乐工,他用优良桐木做了一部好琴献给官府的乐师。乐师们扫了一眼,居然说“弗古”,把他打发走了。侨请人在琴上刻了古色古香的花纹和篆字,在地下埋了一年。第二年装在匣子里再献上去,乐师们一看是“古”琴,都赞不绝口。侨又好气又好笑,觉得尸位素餐的家伙们太多了,世道不对,就逃进深山隐居起来。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嘿嘿,作为琴体的桐木就这么被神化了。柳宗元在《初夜坐赠吴武陵》赞叹桐琴清越高洁的音色: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若人报奇音,朱弦[丝恒]梧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琴是弦乐器族的弹拨鸣弦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琴的演奏技巧复杂,有滑音,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十分丰富。古时候常作为文人吟唱的伴奏乐器。
《南史》记载,南朝梁的江洪有文才,一次夜里与友人相会,相约刻烛为诗,就是在蜡烛上取一寸作记号,每烧到记号就打铜钵作四韵诗,“响灭则成诗”。江洪作《江行》:
潮落晚洲出,浪罢沙成文。挟琴上高岸,望月弹明君。
嘿嘿,夜里望月弹奏《明君辞》,缅怀王昭君,真是文人雅趣。(唐)李群玉也有诗《书院二小松》赞道: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常伴读书人。
宋)苏东坡看来也是抚琴高手,在《琴诗》讲了手于琴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弹琴要沐浴更衣熏香,象诸葛亮耍空城计时那样心平气和,当时司马懿仔细听琴声一丝不乱,才心怀疑虑赶紧撤退了。也许在夜深人静,万赖俱寂的时候最适合弹琴吧,这里就有几位古代夜猫子常常在夜里弹琴:
(魏)曹丕一首《燕歌行》韵味十足,这是其中几句:贱妾萤萤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林。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魏)王桀《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魏)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南朝齐)谢[月兆]《和王中丞闻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箫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 r o l i a. n e t >
(南朝齐)谢[月兆]《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酬张少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唐)李颀《琴歌》: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坐无言星欲稀。
(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这首诗被奥地利作曲家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谱入他的第九交响曲《大地之歌》的第六乐章“告别”。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隋)王申礼《赋得岩穴无结构》也捧琴待客呢:早梅香野径,清涧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柱心。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听得心旷神怡: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金庸大侠在《笑傲江湖》中有两段描述琴箫合奏的甚为精彩,先是令狐冲和仪琳在荒野见刘正风曲洋临死前合奏《笑傲江湖》:
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同时渐渐移近。。。
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 { 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忽听瑶琴中突然发出锵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但箫声仍是温雅婉转。过了一会,琴声也转柔和,两音忽高忽低,蓦地里琴韵箫声陡变,便如有七八具瑶琴、七八支洞箫同时在奏乐一般。琴箫之声虽然极尽繁复变幻,每个声音却又抑扬顿挫,悦耳动心。令狐冲只听得血脉贲张,忍不住便要站起身来,又听了一会,琴箫之声又是一变,箫声变了主调,那七弦琴只是玎玎当当的伴奏,但箫声却愈来愈高。令狐冲心中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酸楚,侧头看仪琳时,只见她泪水正涔涔而下。
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音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唯见明月当空,树影在地。
后面还有一段是在洛阳绿竹翁住处听盈盈奏《笑傲江湖》:
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嘿嘿,弹琴最忌心浮气噪,当盈盈见了令狐冲时心旌摇荡,连琴也弹不好了:
正讶异间,琴弦拍的一下,又断了一根。盈盈一怔,将瑶琴推开,嗔道:“你坐在人家身边,只是捣乱,这琴哪里还弹得成?”令狐冲心道:“我安安静静的坐着,几时捣乱过了?”随即明白:“你自己心神不定,便来怪我。”
(明)徐文长好象会吹无孔箫也会弹无弦琴嘛,你看他的《青天歌》,酣畅淋漓尽得“笑傲江湖”本意:
三尺云[王敖]十二徵,历尽劫难混元留。玉音琅琅绝郑音,雅清偏贯达人心。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纵横自在无约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同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空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洞满天。
在这里“徵”是琴的外侧十二个圆形标志,代表十二音律。那徐为什么要“绝郑音”呢?原来是孔子对《诗经.郑风》深恶痛绝,称其为淫乐。嘿嘿,是这样吗?郑风是郑国地区的民歌。《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就是段誉的好妹妹木婉清名字的来历了。《郑风》还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称赞美女容貌如同木瑾花。《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嘿嘿嘿,路上遇见美女,毛头小伙子情不自禁地去拉人家袖子,怪不得老夫子受不了。八十年代初,郑绪岚突破了美声和民族唱法的藩篱,首先用通俗唱法的气声唱法把《太阳岛上》唱红了全国。说实话这首歌的歌词太夸张,还有口号化的痕迹,就这样了,“正统”音乐的老教授们还是受不了,批评其为“郑音”。这“郑”可不是郑绪岚的“郑”,而是《郑风》的“郑”,简言之就是“淫词滥调”。嘿嘿,现在“音乐的阶级斗争性”这种荒谬的说法离我们远多了。 < 相约加拿大 ROLIA.NET >
(汉)蔡邕的《琴歌》为古琴的神韵作了最好的概括:练余心兮浸太清,涤恢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
One comment
BOB
PRECISELY!!!
03 Aug 2007, 17:43
Add a commen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as it has restricted commenting per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