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entries for Wednesday 28 March 2007

March 28, 2007

诗中酒

酒的古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西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凉州词》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 《行路难》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将进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 《琵琶行》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李贺 《致酒行》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无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游山西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渔家傲》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 《天仙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 《浣溪沙》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 《玉楼春》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晏畿道 《临江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霖》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 《声声慢》


花非花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www.gushici.net/wendan/2477.html

花非花

作者:白居易
体载:词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周啸天)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