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entries for Tuesday 01 January 2008

January 01, 2008

现代玉蝴蝶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bbs.shigebao.com/blog/?uid-22315-action-viewspace-itemid-3002

引:“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 芳菲尽

阳光下的影子
被一场冷雨收走
四野空寂
惟有这朵霜花
开在云层断裂的地方
秋水褪尽了枫红
以花草的寂静
敞开一道门
而我被画进了镜框
飞舞只是徒劳

¢ 落叶残

这片孤鸿掠过的残阳
竟然稀疏起来
仿佛月光的轮廓
在水流之外忘记回来
而曾经筑巢的树
却落光了叶子
并引燃闪电之火
在无可穿透的黑夜醒来
无奈桥头风声清冷
只影化作悲凉
古有宋玉
今又吾伤

¢ 几缕秋红

若还有红唇。那是
一道暮色中映满晚霞的地平线
左侧隐隐有河
有波光中漾动的帆影
你在岸边看见
那个弓身描红的女子
怀抱蘋花
把一生寄居水草之上
可奈何风轻似羽
水若飘萍

¢ 点绛唇

露珠点点。繁星一样的
银杏叶飘过
我躲在屋檐下
黄了的。红了的
是那些思念的过程

¢ 露为霜

芦花飘飞的季节
你在茫茫烟水之上
为伊人的去处
寻找出口
露水却在此刻冰结了
你忘记出来
那些别离的话语
化作了薄薄的秋霜

¢ 冷似蝉

我始终无法摆脱
这些冬天的静物
月光。还有冷冷的孤星
钉在我凝望的眼眸中
痛是那声秋蝉的嘶鸣
不时从茧一样的时光里
挤出来
让一只
握在我手心里的蝴蝶标本
蠢蠢欲动

¢ 破了西窗

偶尔。夜莺的鸣叫
会勾起我的思念
那是一个月光
睡成白被单的夜晚
你向海边走去
把多年前捡拾的潮音
随手丢在玄窗外
从此海阔天涯

¢ 念如毡

在我站立过的地方
一把空椅子
迷失了故事
夕阳斜斜地靠在上面

一失手。孤鸿的剪影断了
坠落的声音之外
我迫不及待地捡起
那只纸鸢
线的一端是巧手素心的你
另一端
是不识归航的惦念


玉蝴蝶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postflorence.blogbus.com/logs/10609902.html

昨日去茶叶店,看到一种外形很像欧式花茶的中药茶,叶片似纸,薄如蝉翼,内有一核,在花果草药中散发着种沁人的轻盈感。标签上写着一个很美的名字——玉蝴蝶。我没有听说过这种茶,但喜欢它的气质,随即买了一包回来。

网上搜索找到了如下资料:

玉蝴蝶又名白玉纸,为紫葳科植物玉蝴蝶的种子,主产于云南,贵州等地,另有别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云故纸、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白千层、纸肉、故纸。其性苦寒,入肺经、能清肺热、利咽喉,对急慢性支所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饮用时,可取玉蝴蝶五克,放入杯中,沸水泡即可饮用,也可加入冰糖或茶叶同饮。

独泡这种茶很香很略有些涩,我更喜欢加点绿茶和冰糖的味道。试着加过一次柠檬,显然不若玫瑰花茶的搭配,反而冲淡了它本身的气息。冲泡茶叶的过程也很美,绿茶沉底,玉蝴蝶慢慢舒展漂浮于水面。冰糖在底部缓慢融化,我很喜欢饮茶时甜味逐渐深入的感觉,仿似一种逐渐蔓延的情绪。

古人将玉蝴蝶作为词牌,留下的佳篇却不多。古人风雅,在平平仄仄中看透了多少沧桑。不论是花还是玉,要么冷漠易碎,要么终将凋残。蝴蝶飞进庄周的梦里,谁又曾进入蝴蝶的梦中?玉蝴蝶,一个美得伤感的名字,留下一句“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足矣。

尤利去英国的前一天把签名档改成“蝴蝶飞不过沧海”,看到突然觉得有些伤感。原来看过一个地理节目说,哥伦比亚有14000种蝴蝶,只有一种可以飞越沧海,每年成群飞向大洋彼岸,然后再返回,再飞去,如此循环,直至死去。其中不断有很多死于途中,但从没有阻挡他们飞越重洋的梦想。

其实他们本可不必选择这种血肉模糊的人生。

蝴蝶长了翅膀,是生来为飞的么?玉蝴蝶今天作为佳茗落于杯中,留香又为谁?泰戈尔曾把生命比做蝴蝶,一生美丽短暂,却足以照见永恒。这个唯美的比喻本没有感伤的调子,只是太过诗意。生命来不及看见永恒的模样,就在现实中猝不及防地死去了。沧海那边是蝴蝶的永恒,是因为他们飞不过。“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何来责怪呢?那种不可及是个恩赐。

舟系岸头,余音散落,风笛催客。

茶是会讲故事的,我始终这么觉得。懂茶的人能听懂这故事。我不懂,我只是个看客。这几片玉蝴蝶最终落入我的杯中或许只是为了告诉我,在这紫陌红尘中,向世俗妥协是多么的轻而易举。


芳纯浸沁玉蝴蝶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www.txcha.com/culture.aspx?id=935

聊天时朋友提起喝过一种茶,叫玉蝴蝶,说这茶很香,并且对这名字很感兴趣,让我查查看。我找到了以下的资料:

玉蝴蝶又名白玉纸,为紫葳科植物玉蝴蝶的种子,主产于云南,贵州等地,另有别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云故纸、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白千层、纸肉、故纸 ... 其性苦寒,入肺经、能清肺热、利咽喉,对急慢性支所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饮用时,可取玉蝴蝶五克,放入杯中,沸水泡即可饮用,也可加入冰糖或茶叶同饮。

我没见过这种花茶,但感觉得到它的馨香。仿佛自己已身处洁净清凉的茶室内,素衣淡雅的茶艺师正于面前安谧端坐,中规中矩的按照繁琐的茶道烹煮斟添,轻拿轻放,邀我闻香品茗。香是花香,茗是佳茗。但当我无意间看清蝶衣状的茶叶时,心头可否会兴起莫名的异感?那是茶还是花?还是非茶也非花?此刻她在我的杯中残败瑟缩,只不知当年的枝头是何等样风华?而当初的花开为谁?飘零为谁?今日的归尘为谁?留香又是为谁?

古人以玉蝴蝶入词牌,成就了柳永的千古名篇。还是古人风雅,他们眼中看到的不仅是一种茶叶,还有她的神韵。玉蝴蝶,她不是蝴蝶。她有翅膀,但无法飞越沧海。记得看过一个地理短片,它告诉我纤弱的蝴蝶是可以飞越沧海的,那是哥伦比亚蝴蝶,她们成群的迁徙,虽然很多会死在途中,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可以飞越重洋到达她们梦中的地方。但玉蝴蝶不能。可是,远方那黄金海岸,是否还有人在傻傻的等?海阔山遥,烟水茫茫,谁还在痴痴遥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无耐几辜风月,屡变星霜……

喜欢炎樱的说法,她说每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灵魂,飞回来寻找从前的自己。我愿意相信是这样。我愿意相信玉蝴蝶就是蝴蝶的前身,今生她有翅膀,但不能飞翔,所以来生她祈得了能飞的翅膀,可以带自己到梦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人在为她等待,而那等待的人已几辜风月,立尽斜阳。

但玉蝴蝶不是蝴蝶,她不能飞翔,只听凭韶华寂冷,梦远潇湘。然后终于凋残,终于归尘。想那夕阳中花飞如雪,怎能不令离人断肠?而那依依的不舍,那丝丝的眷恋,那绵绵的幽怨,就深深的沉积在了这片片花瓣中,伴它一起静静的枯萎,再被少女的手拾起,用花帕包裹,珍藏,直至今天到了品茗人的杯中。喝一口幽润清苦,再品时齿颊留香。可却不知道就在他喝第一口时,那蝶衣状的花瓣中所蕴藏的情孽便已于不觉间渗浸了心怀,并在其中郁结起一段莫名的缠绵,难言是今生的因缘,还是要待来世去了。

而今世的玉蝴蝶依然不是蝴蝶。她只有凋谢,在她自己的风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立尽斜阳

Writing about web page http://blog.cersp.com/81400/1175602.aspx

立尽斜阳

——我所迷恋的几种古典诗情

喜欢在一些时间的缝隙之中读一点古典诗词。可以是候机时百无聊赖的时刻,可以是临睡前困乏难耐的几分钟,也可以是下班前心神逐渐放松的时候。日子久了,古诗词中的某些场景化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些诗词所展现的万般风情也渐渐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血液。总是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这些画面会忽然在脑海中闪现。我知道,总有些东西能穿越时空,比如对爱情的渴望,对故人的怀想,面对人世沧桑的无奈,亲友离别时的感伤……而这些,总是能在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这也正是我深深地迷恋着的东西。

喜欢柳永在《玉蝴蝶》中的词句: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那双双飞去的燕子亦不能给远方的故人捎去信息,那天际的归舟也只是空惹相思罢了。词人怀着极其黯淡的心情,在鸿雁的哀鸣声里,久久地伫立在江边,夕阳似血,洒满了江面,拉长了久待的身影……

对于词人来说,因为与故人的想念而不得见,本是一种无奈的痛苦,但对于欣赏诗词的读者来说,这“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的画面,恰恰因为词人的痛苦而成为一种可以欣赏的诗情。这虽是一种“自私”的心态,但经典诗词的生命力却正是体现于此。

想起了高适的《别董大》,觉得它的生命力又有不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落日黄云,北风吹雁,大雪纷飞,这样的景象的确够孤绝萧瑟了,又加与好友的分别,更是愁上加愁。但诗人渲染了一个愁的环境,却绝口不提那愁的心境,反倒安慰好友,前路定有知己,想必这劝慰的人当是春风得意了。但我们从高适的另一首《别董大》中,却可以看到高适此时并不如我们的想象: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好友相逢,却无酒钱,可见诗人当时的“贫贱”、“自怜”与愤懑。只要了解了高适当时不得意的境遇,便知这完全是一种强颜劝慰。这就在送别好友的凄苦的画面上加了一抹开朗乐观的亮色,在众多的表现“送别”的古典诗词中,高适的这首诗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我亦极爱这幅画面,但不是因画面的“美”——事实上,这幅画面确无“美”可言,而是因了这种黯淡中的透亮,让人在任何失落的时刻都能找到一丝温暖的慰藉。这慰藉不仅来自挚友,更可贵的是来自自身。古代送别诗何其多,而这正是我迷恋此诗的理由。

故人相聚乃人生快事,一朝分别便造就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与诗情。但有一种相逢却并非如此,不是好友,胜似好友,一朝相聚,却不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中,最广为传诵的便是这两句。落魄的江州司马,年长色衰的长安倡女,在“千呼万唤”之后方得一见,两颗黯淡的心在一个黯淡的夜晚相逢在黯淡的江边,同样的人生遭际,在彼此的心里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也在读者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我们都在人世上沉浮,在沉浮中寻寻觅觅。我们备尝独自沦落的滋味,渴望有人结伴相携,一同面对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哪怕不能在一起,只要知道彼此,知道这个世间有我,有你,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前行的勇气和慰籍。我们在很多时候需要找到继续的理由,这个理由有时来自自己,但假若来自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人,这个理由就变得更加充分和有说服力。

为了这份人所共有的寻觅,我亦不能免俗,无可选择地爱上了白乐天。“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听过孙道临朗诵这首诗,当朗诵到这一句的时候,头发斑白的孙道临眼睛湿了。其实,打动人心的不是诗歌中人物的命运,而是我们自己的命运。

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曾把自己的命运作了这样的比喻:

“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漂泊流落中,人的命运像什么呢?在杜甫看来,他不过是独自飞翔在天地中的一只沙鸥罢了。前途茫茫,水天辽阔,哪里是归宿呢?月涌江流,星垂暗夜,何时才是停下的时候呢?

这孤绝的人生际遇虽不是不可避免,但有时动人心肠的东西并非一定要落到实处,有时不过就是一种心境。正因它契合了我们某时某刻的某种心境,这也便成了我为之迷恋的一种诗情。

后来,偶然读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方知描述“某时某刻的某种心境”,对一个人来说,只能愈加清晰地认识到人世的沧桑与无常——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尝遍了人情冷暖,饱经了人世风雨,鬓已发白的词人似乎看透了一切,不论世上如何上演悲欢离合,这雨都一样无情地洒向人间,点点滴滴,直到天明。一样的听雨,不一样的心境,在这种高度概括的人生场景之中,巨大的空白制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无言之美确乎是撼人心魄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不论是蒋捷的愁,还是辛弃疾的愁,最终都朝着一个方向——沉浸在诗情中的读者,在心底听从了诗人的召唤,那激荡在心底的情感热流,亦只能是“欲说还休”了。

但好在我们心里明白,我们不孤独。我们终会记得,在上千年前,就有人曾经怀着与你一样的心境,在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Search this blog

Tags

Galleries

Most recent comments

  • Nice blog http://pnck922.com by CarltonJep on this entry
  • hny by Jiao Liu on this entry
  • EXACTLY!! SPOT ON, MATE! by Trevor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SPOT ON THERE, PAL!! by Archibald on this entry
  • PRECISELY!!! by BOB on this entry

Blog archive

Loading…
Not signed in
Sign in

Powered by BlogBuilder
© MMX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