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出去 – 陶傑
I have no intention to use Mr Tsao's passage for any commercial purpose, but for personal use only. If in any way have I breached the Law of Hong Kong, I will be pleased to delete this entry permanently and apologise to anyone who is concerned.
Source: 蘋果日報 11/2/05
香港家長把小孩送去英國讀書,自從所謂「回歸」之後,增加了八成。
都不甘心讓下一代受特區的白老鼠中國式教育。今天用「母語」授課,明天要學基本法,今天要在操場強制看升五星旗,明天說不定也要學習三個代表論。眼見在五星旗下宣誓的董班子高官,他們自己的孩子也一個個往英國美國送,一個明智的家長,如果能負擔,為了子女的終身幸福,都會選擇。
但是把小孩送出去,家長自己也要有心理準備。如果貴子弟在英國讀得成書,他將來回港探親,會對父母的一些行為小動作先看不過眼:父親講話的聲浪太大,母親太過愛嚼舌頭說是非,家中客廳掛的那個八卦鏡,他會覺得很醜陋,堅持要扔掉,還有,對於一家大小唱卡拉OK,他會謝絕參加。
到時候,身為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兒子變了—他已經「忘本」,他與父母很難溝
通,送他去英國這三年,他發生了甚麼事,為甚麼回來後連蝦餃燒賣也不喜歡,天天吃生菜番茄三文治,他就覺得很滿足。
眼前這個兒子,長得比自己還高了一個頭,你不認得他了。如果有那麼大的代溝,那麼恭喜你,你的兒子真的變了,但是,Come on,這就是送他去外國讀書的宗旨。
如果他暑假回港,經過在英國寄宿學校的三年,還一天到晚找他的舊同學逛旺角商場、Call朋友夜夜蒲D、追看八卦周刊、對藝人明星的私生活瞭如指掌,回到珠江三角洲,對遍地的海鮮酒家、桑拿浴室和酒廊一點也不感到厭惡,反而如魚得水地充滿歸屬感,那麼你付他那麼貴的學費,去英國讀書,一切都是白費,有個屁用?
他增長了見聞,回來之後看一切都不同。在思維和行為方面,他拒絕跟父母一樣的見識,他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那麼Chinese。對於中國問題、董建華現象、七一大遊行,他事事跟你頂撞辯論,身為家長,不要對他動氣,應該熱淚盈眶地感謝天主:他「忘本」了,這是好事,他讀書也成功了。
把孩子及早送出去,或許有一天你會失去了他。但其實是他走出了中國的陰影,真正擁抱了世界,他得到了新生。
不想讓子女留在香港讀大學,還是前殖民宗主國的教育制度好?仔細地想一想:這是一個重大的抉擇。雖然,其實最終你沒有失去他,是他與國際接了軌,但到頭來這一份失落,或許令老來的家長很難承受。雖然,他真正走出去了,他已經脫胎換骨,在人生路上不再回頭,他還會在心底裏呼喚:親愛的爸爸媽媽,當年你們把我送去英國,是救了我,謝謝你們。
I would like to devote my sincere thank to my parents, for their love.
Add a comment
You are not allowed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as it has restricted commenting permissions.